評論員 張雪飛
當下正值兒童涼鞋購買高峰期,水晶鞋、洞洞鞋、果凍鞋……各種款式的兒童涼鞋,看上去不僅漂亮可愛,而且穿著方便,備受小朋友和家長的喜愛。然而,當孩子們穿著漂亮涼鞋奔跑嬉戲時,潛在的安全隱患卻悄然潛伏——一些低價童鞋可能存在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超標問題,如果在選購時不加以甄別,很有可能買到“毒童鞋”,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。
近期,“新華視點”記者在電商平臺隨機購買了5批次嬰幼兒童鞋送廣東質檢院監(jiān)測。結果顯示,2批次鄰苯二甲酸酯項目不合格,其中一雙童鞋最高值為38.016%,而強制性國標要求是含量小于0.1%,相當于超標約380倍。7月21日,執(zhí)法人員將檢驗報告送達該廠負責人,并對未銷售的涉嫌不合格兒童塑料鞋進行查封。
鄰苯二甲酸酯是一種被廣泛使用且廉價的增塑劑,PVC材料需要添加增塑劑才能更柔軟,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價格低廉,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優(yōu)勢。但它同時也是一種內分泌干擾物,會增加兒童性早熟、哮喘、過敏癥的風險。因此,在今年6月1日起實施的強制性國家標準《童鞋安全技術規(guī)范》中,進一步強化相關規(guī)則,增加了鄰苯二甲酸酯的有機化合物范圍。雖然強制性國標已經白紙黑字規(guī)定得很明白,但在利潤的誘惑下,還是有很多童鞋廠商鋌而走險,甚至增塑劑超標在業(yè)內成為公開的“潛規(guī)則”。
這種情況對于消費者來說防不勝防,找商家要檢測合格報告,沒問題,給你,但商家依然偷偷銷售不合格產品;市場監(jiān)管局提醒,要對EVA材質的每雙售價低于11元、PVC材質的每雙售價低于7元的童鞋提高警惕,但高價貨也不能保證增塑劑含量就在安全范圍內。如果電商平臺把關不嚴、商家通過欺詐手段逃避監(jiān)管,那么消費者就算火眼金睛,也難免中招,中招的結果就是直接危害孩子的身體健康。
如何防止“毒童鞋”的泛濫?新的強制性國標已經出臺,市場監(jiān)管部門需加大對生產企業(yè)的突擊抽檢頻次,保證新國標的嚴格落地。另外,還要完善全國消費品召回信息系統(tǒng),避免“不合格商品停產但仍在售”的現(xiàn)象。電商平臺方面,需審核商家檢測報告的真實性,避免“送檢合格、實際售假”的欺詐行為,清理三無產品,對問題商品追溯生產源頭,同時建立異常低價識別機制,對異常商品自動預警。
涉及兒童之事無小事,6月20日,市場監(jiān)管總局、教育部等六部門聯(lián)合印發(fā)《兒童和學生用品安全守護三年行動方案》,筑牢兒童用品安全防線。作為消費者,除了相信監(jiān)管部門、電商平臺之外,也要牢記“價格警示線”與材質優(yōu)先級,盡力讓孩子遠離“步步驚心”的健康威脅。